做兴化有深度的论坛

兴化市民论坛---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论坛!

搜索
查看: 18600|回复: 0

[水乡风情] 浅谈沙沟厕所文化

 关闭 [复制链接]

1250

主题

1282

帖子

5201

积分

审核员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0-4-20 18: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20-4-20 18:20 编辑

浅谈沙沟厕所文化

沙沟是里下河平原中的一个大集镇。旧时,集镇周围聚拢着众多的乡村庄舍。这里河湖众多,水源丰富,滋润着数万亩农田,盛产稻麦和蔬菜,是闻名遐迩的里下河粮仓,被人们誉为“鱼米之乡”。千百年来,勤劳的农民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耕作,创造出独特的里下河地域农耕文化。如果把里下河农耕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树上有一枝杈便是厕所文化。土地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过去没有化肥,肥料的来源一是来自自然肥料,如河泥、绿肥;二是人畜粪便。早在元代时期,农人就以人粪为上等肥料,当时流行有“惜粪如惜金”、“粪田胜买田”等诸多谚语。元代的《农书》称:人粪的肥力甚大,南方治田之家,常于田头建砖池,置大粪于其中腐熟而用之,施用其肥的田地收获甚佳。施用人粪肥最初流行于南方,以后推广到北方。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厕所为“坑厕”。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修建厕所开始普遍,当时的厕所多依托猪圈而建。到了唐代,开始有了规模较大的中心公厕,功能主要是贮存从一般公厕收集的粪便和出售,称为粪厂商铺经营。与此同时,私厕收集和出售粪便也逐渐兴起。为方便收集人粪,各地纷纷修建厕所。自古以来,里下河的农民为了种庄稼有肥料,他们在自家屋外支个茅坑,将一家人的粪便收集起来。除此之外,他们还养鸡养猪积蓄畜肥。更有勤劳的农人闲时背着柳箕,手拿粪铲,走乡村奔集镇,沿途拾人畜禽粪。旧时的沙沟地方虽小,但人口相当密集。民国初年人口就达2万出头,再加上每天众多的购物、运输等流动人员,这么多的人每天的排出的粪便可想之多。由于农民需要人粪肥,粪肥又能卖钱,镇上的厕所随处可见,真可谓用三步一厕,五步一所来形容。这些大小厕所都是私人所有,小的只能容两三人如厕,大的可容纳二十多人同时如厕,如位于后街中段的“大坊”厕所。沙沟的老厕所无论大小都是小瓦敞檐,这样的建筑便于排出臭气。厕所内挖地坑,用小砖砌成坑池,用于存储粪便。地平面上用厚木板铺满,木板中央有正方形的坑盖。大小厕所都用木制恭凳让人如厕,恭橙为座式,用杉条木制成,上下各一根,中间凿槽嵌入木板,恭橙后方还有一根长依木,以防如厕者不慎仰跌坑中。大厕所除恭凳外,外间还设有蹲式粪池。一般情况下,厕所的粪便少则七天多则十天的积蓄就要出坑。每天,镇上的河边口都有数十条农船挑粪便,农民们和厕所主人谈妥价格后,自已舀自已挑,少则一人,多则五六人。有的大船,还须和多个厕所主人洽谈以凑足载量。挑完粪后,他们还担来清水将厕所冲洗干净。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粪对种田的农民来说是紧缺肥料,继而又成为类似商品式的卖买方式。一户农民上街卖粪,有时会涌来多个厕所主人问价谈价,由此产生粪肥的纪经人,人们戏称他们为“粪头”。他们熟悉镇上各处厕所及其所有人,又懂得卖买行情。凡有乡下农民上街挑粪,都会先联系他们。他们手持一根粗芦苇杆,领着农民走街串巷找厕所,来到一座厕所内,“粪头”将芦苇杆插入粪便坑,看上面的粪迹长度便能估出厕所的出粪担数。农民和厕所主人都信任他,由此达成交易。交易成功后,“粪头”会从农民处收取中介小费。“粪头”在卖买双方中均很吃香,厕所主人希望他帮助卖出价钱,买方农民希望能买到价廉的好粪便。有的农民为和他们拉好关系,每次上街还送农副产品,有的甚至相互拜结干亲。农民在街上挑粪,臭味弥漫是不用说的,行人看见闻到都会纷纷避让。有时难免会有闪失,或泼洒在地,或碰到行人,引起纠纷是常事。更有不可预料的时侯粪桶崩裂,街上淌满了粪便,这时的农民会迅速用好粪桶去河边担水,又是冲又是刷,还不停地向人们赔礼道歉。由此产生乡下人挑粪——两头屎(死)的这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看似藐视带有歧视成份,但在日常使用中则变成另外一种意思。如:甲乙双方发生矛盾,丙方在中间做调解工作,可是由于丙方方法不当,结果得罪了甲乙两方,两面都不讨好,这时丙方会说“我是乡下人挑粪——两头屎(死)”。按语意,这句歇后语变成了中性词。
笔者在调研沙沟古建筑时,发现镇上有三处古民居的山墙根基处均建有半圆拱式小粪缸。一处位于姜家巷头的徐氏老宅南山头下脚处;一处是位于前大街东端汪氏大楼西山头下(夏家小巷内)。另一处则在韦庵巷北端一民居的西山墙脚下。笔者对这三处古粪缸进行了测量,这三处粪便缸的尺寸都相差无几,宽度50厘米左右,拱高在48到55厘米之间,由此推算,粪缸的容量大致只有一担粪。这三处的古民居均有百年之多,其中汪家大楼的现居主人持有清嘉庆13年(1808)的转让契约,转让契约签订至今已有212年,如果再向前推算该房的新建时间,应当超过300年了,甚至还要早些。可见很久以前古镇上人家就看重了积粪卖钱这个取财之道。
沙沟是个千年古镇,旧时镇上商贾林立,商人的经营头脑特别强,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怎样赚钱,他们大钱要赚,小钱也不放过,连自家的粪缸也要让它成为小聚财斗。有的商人拥有两三座私有厕所,建国初期就有一名费姓商人年老落魄后靠厕所卖粪的收入生活。大户人家把买厕所和买房置田一样当作主产,自已享用后传给下一代。如后街的“大坊”厕所最后的一任主人就是赵氏后人赵禹谟。
有钱的商人们不放过用厕所集粪赚钱的机会。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位于后大街老堂子巷(今煤建巷口)的“明清老厕”了,这所厕所面积虽不大,但外部装饰中西结合,内面装修豪华别致,一改坊间厕所内简陋粗俗的恭登,而换为恭柜,上方不但有搁几可抽水烟,而且如厕后还有铜盆手巾净手。不但考虑到如厕者白天的舒适,还注意到如厕者晚上的方便,每天傍晚前在厕所门前挂上玻璃罩灯。可见厕所主人陈树堂为此用足了心机,所以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吸引人们前来如厕,其最终目的,就是收积粪便卖钱。
沙沟是个小市民集中的古镇,除去富商外,旧时大都数人家收入并不高,市民的生活都过得很拮据,一个钱恨不得掰开两瓣使用。市民们虽不能象大户人家砌厕所买厕所,却也效仿他们,他们在家前屋后的墙夹档或旷野处挖塘埋一小缸收集粪便,集一处草木灰堆。男人们在厕所内大小便,女人们则在家中上马桶,每天清晨将马桶的粪便倒进自家的小粪缸。别小看一户人家的小粪缸小灰堆,一个月下来能出售几次,所得收入亦能小贴补油盐酱醋费用。
旧时的厕所和澡堂并列称为“百客厅”。小市民们把洗澡和如厕都当作休闲放松时刻。他们厕所内谈古论今,说东话西,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无话不谈,有时还为某一个话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发生肢体争斗。
建国后,人民政府管理集镇,成立了清洁管理所,将镇上所有私人厕所收为公厕,统一管理,并向农民出售粪肥。所址先在鱼市口原双盛酒店旧址处,后期迁至姜家巷。进入新时代,沙沟镇成立环卫所,隶属于集镇办事处。2009年底沙沟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后古镇景区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镇上对辖区内所有老公厕按旅游标准分批进行了改造。如今的公厕全部改为手动和感应式水冲式,厕所外花圃内鲜花开放,厕所内设施齐全,通风良好,墙上和便池旁都贴有各类文明用语,每天有专业保洁工管理冲洗。位于中心桥南的3A级厕所更是层次高档,内设换气鼓风设备,残疾人专门设施,古色古香的漏窗木格。墙上挂的板桥兰竹画框,更添传统文化气氛。前来沙沟古镇旅游的八方客人们提及沙沟的厕所卫生标准均竖起大拇指点赞。017年,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他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经过一场“厕所革命”,如今,沙沟无论集镇乡村,家家户户用上了用上水冲厕所。卫生状况变好了,镇容村貌也更干净整洁。“厕所革命”已成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古镇旅游打造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


文章来源于:沙沟古镇旅游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00420180343.jpg
微信图片_20200420180338.jpg
微信图片_20200420180347.jpg

位于后街中部的大坊老厕旧址

位于后街中部的大坊老厕旧址
微信图片_20200420180356.jpg

位于姜家巷徐氏老宅南墙脚的粪缸

位于姜家巷徐氏老宅南墙脚的粪缸

位于后大街西段明清厕所旧貌

位于后大街西段明清厕所旧貌

位于汪氏大楼西墙脚的粪缸

位于汪氏大楼西墙脚的粪缸

位于古韦庵巷底老宅

位于古韦庵巷底老宅

复建后的明清厕所

复建后的明清厕所

明清厕所内部设施

明清厕所内部设施

位于中心桥南的3a级旅游厕所

位于中心桥南的3a级旅游厕所
微信图片_20200420180428.jp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Copyright © 2011-2014 兴化市民论坛---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论坛!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